自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应用数学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主线,将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学生管理深度融合,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政治建设,筑牢党建引领根基
健全制度体系,压实党建责任。近年来持续优化党委班子与党支部建设,2021年补充党委班子及党支部委员,2022年调整党支部书记队伍(选任青年博士担纲),2023年优化基层领导力量,形成“党委-支部-党员”三级联动机制;修订《党委会会议事规则》《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等10余项制度,梳理管理盲区,确保党的领导贯穿学院工作全过程。针对6个管理盲区制定专项细则,明确经费支出、职称评审等刚性条款,确保党的领导贯穿学院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
深化学习教育,提升政治素养。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与“三会一课”要求,构建“全员覆盖、分层分类、学用结合”的三维学习体系。四年累计组织全院集中学习19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39次、党支部学习146次;领导干部及党支部书记讲党课46次,其中党委书记李明主讲的8次党课中,2次获评“校级优秀党课案例”。此外,开展红色研学9次(含教师赴泸定、学生赴建川博物馆等)、观看红色影片/专题视频10次;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查不足、找差距、明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升党员政治素养。

建强组织队伍,夯实基层基础。以“年轻化、专业化”为导向优化党组织队伍结构:调整党支部书记、支委12人次,补充7名青年博士进入基层党组织支委会,其中3人牵头“党建+科研”项目,带动获批校级科研项目4项。同时,稳步壮大党员队伍,近四年累计发展预备党员114名(含教师8名)、转正党员79名、培育入党积极分子219名,教师党员占比从42%提升至58%,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占比达52%。队伍建设成效显著,4名党员获评“校级优秀共产党员”,1名党员获评“校级优秀党务工作者”,学生第一党支部获评“全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大学数学党支部获评“全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逐步打造起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党员队伍。


二、聚焦主责主业,党建赋能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建促学科:深化内涵建设与提升学科竞争力。专业建设取得突破,2021年“信息与计算科学”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22年“数学与应用数学”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实现“国家级+省级”双突破,形成“双专业引领”格局。学位点建设通过核验,2023年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专项核验获17位专家全票“合格”,研究生培养质量获认可。
党建促教学:打造优质育人体系。学院党委以“一流专业建设”为核心,牵头推进教学改革:2021年“面向新工科的大学数学一体化改革”、2022年同一项目连续获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组织教师申报教改项目,近三年立项省级项目5项、校级项目31项,出版《工程数学》《数学建模实践》等教材5部;创新建立“教授/副教授专题讲座+全天候答疑”机制,覆盖全校学生考研数学辅导,年均服务超2000人次。四年累计12名教师获校级“优秀教师”“最受学生欢迎教师”等荣誉。
党建促科研:搭建创新平台。以党员教师为核心,组建科研团队,推动平台与成果双提升:2021年联合成立“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数学中心”,2023年设立“智能系统应用数学研究所”,并依托“四川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共建)”拓展科研资源。近年来,学院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四川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参与国家级项目13项、主持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主流刊物发表高质量论文400余篇,科研到账经费超1600万元,较上一周期增长85%。

党建促竞赛:学科竞赛成绩领跑省属高校。学院坚持“以赛促练、以赛促学”的理念,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积极筹备、精心组织,构建和实施了“分层次、多维度、全方位”的大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组建了一支优秀的竞赛指导团队,全力投入到选拔赛的组织、学生的指导和培养等系列工作之中。近年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级奖项327项,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获省级奖842项,2021-2024年大学生数学竞赛省级一等奖数量连续4年居“省属高校第一”。2025年,我校学子参加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首次晋级全国决赛并获全国一等奖,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此次大赛,我校是四川省获全国一等奖的四所高校之一,也是四川省获得该组别全国一等奖的唯一一所省属高校。


党建促学生工作:引领“全人培育”。推进“支部引领学风”工程,以学风建设为抓手推动学生工作。四年共组建帮扶小组32个,开展“学风建设月”活动4次。年均课堂考勤达标率98%,补考率降至8%,考研报考率升至48%。就业升学方面,新建实习基地6个,年均开展“访企拓岗”20余次,就业率从2022年的84.37%提升到2025年的90.85%、党员毕业生就业率100%。综合素养培养中,四年累计获“四川省优秀毕业生”18人、“校级青春榜样”19项,暑期实践获校级特等奖2次,2022年“数学文化节”获评“校级优秀校园文化活动”,2023年获全国数学文化竞赛二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5项。

三、打造特色品牌,激活党建创新活力
“成信党建沙龙”:搭建党建交流平台。2024年5月,学院党委牵头举办学校首期“成信党建沙龙”,邀请校党委组织部现场指导,覆盖3个二级学院60余人次。沙龙设置“经验分享、问题研讨、实操培训”三个环节,分享“青年博士支部书记培养”“党建与科研融合”2个典型案例,发放《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余本。后续跟踪显示,参与学院的党支部活动同质化问题改善率达70%,党员发展材料差错率下降50%,为全校基层党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党建结对共建:拓展协同发展路径。2024年9月与四川民族学院数理与统计学院签订党建共建协议,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协同机制。双方联合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党日活动1次、教研交流2次(聚焦数学课程思政设计)、学生交流活动1次(组织优秀学生线上分享学习经验),合作申报校级教研项目1项,相关工作获四川民族学院发来感谢信,进一步扩大党建影响力。

“数学能力提升”微专业:党建赋能公共课程教学。2024年学院党委研究设置“数学能力提升”微专业,组建10名党员教师教学团队,学院领导亲自主讲,共开设6门课程,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制定“分层教学”的授课方案。首届招生80人,学生满意度95%,期中考核通过率98%,有效提升学生数学能力,为学生考研打下坚实基础。2024年11月获“校级特色微专业”推荐,经验在全校分享。

应用数学学院党委始终锚定“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核心目标,以政治建设为根本筑牢根基,以三维学习体系深化理论武装,以“年轻化、专业化”导向建强党员队伍,以主责主业为抓手,以特色品牌为载体创新,赋能释放动能——将党建与学科、教学、科研、竞赛、学生工作深度绑定。系列举措不仅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的同频共振,更为学院后续深化内涵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持续彰显了党建引领在高等教育基层单位的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