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以来,软件工程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学生培养深度融合,以“党建强基、改革赋能、育人提质”为主线,推动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深化思政育人实践,名辅导员工作室树标杆学院
以“三全育人”为核心,打造专业化思政队伍,“博雅心语”万娟名辅导员工作室成为全省典范。工作室秉持“立德树人、心语赋能”的宗旨,构建“学院-年级-班级-寝室”四级心理防护网络,创新“传统文化+积极心育”融合模式,实施“1-2-2-2-4”工作体系(1个目标、2类对象、2个平台、2条路径、4大模块),系统开展心理教育与文化育人实践。携手全国138所高校辅导员工作室联建共建,举办AI赋能公益沙龙、《导员心语》播客联盟等活动,覆盖200余所高校20万余人次,形成广泛影响力。

“博雅心语”万娟名辅导员工作室获批“四川省首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名师工作室”

《导员心语》播客联盟系列活动
工作室于2022年获批“首批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名师工作室”,是学校首个省级思政名师工作室。截至2025年9月,累计举办活动148期,参与人次超10万,学生参与度超90%,已成为全校最具影响力的思政教育平台之一。工作室负责人万娟获“第六届四川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称号,实现学校在该奖项上的历史性突破。团队获省级及以上荣誉28项、校级及以上77项,工作成果被学习强国、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学院开发“小西听你说”微信小程序,集心理咨询、情绪疏导于一体,指导学生获“传智杯”省赛一等奖等多项奖项;心理微视频《未及告别,终将新生》获全省二等奖。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关键软件人才育先锋
学院紧扣国家软件产业需求,探索特色化示范性人才培养路径,获批四川省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省属高校排名第一)。构建“志趣驱动双螺旋”培养模式,以“理性思维(专业知识)+感性思维(场景实践)”为双螺旋,将工业软件、新型平台软件方向融入课程体系,实施“课程+项目”双驱动教学,通过体验式、沉浸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与潜能。

学院“志趣驱动双螺旋”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与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40余家企业共建实习基地,与中国气象局共建“气象软件重点开放实验室”,将科研项目与企业需求转化为教学案例。推进课程思政全覆盖,成立课程思政领导小组,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强化IT伦理与社会责任教育。2020年获批“四川省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2024年获“成都软件20年影响力人才基地”称号。软件工程专业2021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2024年顺利通过中期审查;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025年4月,学院获批四川省第二批课程思政标杆院(系);魏维团队《工程导论》课程入选省级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学院获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一流课程6门。
三、党建赋能科研创新,顶尖团队攻关创佳绩
学院坚持“党管人才”,搭建高水平科研平台,培育顶尖团队,科研实力显著提升。建立“党员先锋科研团队”,以党员教师为核心,组建工业软件、大数据智能分析等团队,设立“国家级项目培育基金”,形成“申报-攻关-转化”全链条支持机制。深化产学研协同,依托国家级工业软件协同攻关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软件重点开放实验室等3个国家级/省部级平台,联合企业开展科研攻关。
蒋建民教授2023年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终身科学影响力)”,乔少杰教授2025年入选“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唐聃教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近五年,学院承担纵向项目129项,其中国家级13项(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部级68项;横向项目309项,累计科研到账经费达10465.64万元。获省部级奖励9项,授权发明专利109项,软件著作权322项,6项专利成功转让,参与3项工业软件国家标准制定。
四、强化实践育人成效,学生综合素养获提升
学院以党建引领实践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与专业能力。打造“红色+专业”实践品牌,组织暑期三下乡实践团,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乡村数字化建设、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建立雷波县永盛初级中学、双流湖夹滩社区等5个校外实践基地。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现场

学生荣获的部分荣誉证书
构建“竞赛-创新-创业”培育链条,设立ACM实验室暑期集训营,每年超1000人次参与“挑战杯”“互联网+”等赛事,党员教师积极承担指导工作。近五年,“三下乡”服务超1500人次,完成调研报告7份,获学习强国、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报道48篇。2024年实践团获“四川省暑期三下乡重点团队”,学院连续5年获评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组织62名学生参与成都马拉松、世运会等国际赛事志愿服务,累计服务超1.2万小时。“小西听你说”心理科普等品牌广受好评,学生李毅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020-2024年“青春榜样”获奖48人次,居全校第一。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145项、省级奖项111项。2024年“挑战杯”获省级奖项5项(3银2铜),位列全校第一。“互联网+”获省级奖项4项。
五、强化党建统领全局,学院综合实力居前列
学院以党建为统领,推动各项工作全面进步,在学校乃至全省同类学院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2020年获批“四川省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2022年学院党委获评学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三个支部获得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24年软件工程专业软科排名获B+,学科评估获C+(省属高校第一);在学校年度考评中,学院连续4年获得“优秀”等次;2025年获批四川省第二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标杆院(系)。征程万里风正劲,学院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为谱写学校高水平建设新篇章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