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成信这五年 > 正文

【党代会巡礼】申博增硕 全力推进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11-25 浏览量: 编辑:王炳赟

中国共产党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第二次代表大会,是在“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在全面实施“十五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之年的重要巡礼,将全面汇总展示我校在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等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效与突破,激发师生锚定前列当尖兵的卓越奋进新动能。自学校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学校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和《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等文件要求,紧密围绕博士点和一流学科建设等重点工作,以大气科学学科群、信息技术学科群和统计管理学科群为重点建设集群,实施学科建设“攀登计划”“提升计划”“发展计划”“交叉融合计划”,加强内涵建设,统筹学科专业资源,突出质量成效,引领学科专业内涵式特色发展。经过不断建设和发展,学校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目标达成,核心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突出。

一、增列博士单位,实现办学层次历史性突破

2024年10月,学校获批增列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大气科学学科成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层次和学位授权层次上的历史性突破,形成了“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学校获批大气科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填补了中西部行业高校大气科学博士培养的空白,能够为气象强国战略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更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和智力支撑,更好地服务国家气象、民航、国防等领域高层次人才迫切需求,推动学校办学实力和学科建设水平提升。2025年学校首次招收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20人。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人数从2021年的957名到2025年的1110名,增长率约为16%。

国务院下达2023年度审核增列博士授予单位及授权点

学校首届大气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合影

2021—2025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

二、获批推免资格,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推免资格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国家给一所高校颁发的“人才培养质量认证书”,是国家对多元化选拔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视体现。学校自2003年开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经过20余年的建设发展,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深受用人单位赞誉。2025年8月,学校成功获批成为新增推免资格高校,成为全国433所拥有推免资格的高校之一。至此,学校人才培养实现了“优质本科生→推荐读硕→继续攻博”的全链条贯通,通过学业动态监测、培养方案优化等机制形成闭环,为下一步助力学校新增博士点申报、参与高水平学科评估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学校获批新增推免资格高校

三、开展学科讨论,推进学科专业高层次建设

学校召开学科建设大讨论,将其作为查找学科建设短板、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具体举措的重要抓手。学校以此次大讨论为契机,进一步凝聚共识、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增强推动学科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学科建设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各学院和职能部门主动对标发展目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知识交流、模式创新与方法融合,深化产教融合与校地合作,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学校以总结研讨为新起点,积极谋划未来发展,着力争取承担更高级别科研项目、建设更高层次平台、产出更具标志性的成果。此次大讨论得到了全校各单位的广泛参与和积极响应,凝聚了关于学科未来发展的广泛共识,成效显著,影响深远。

学校召开首届学科建设大讨论

四、推动学科提升实现学科建设跨越式成长

多年来,学科建设以博士点和一流学科建设为抓手,通过引育高水平师资队伍、有组织申报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建设科产教融合高层次平台等方式,实施“四大计划”,引领学科专业内涵式特色发展,深入推动优势学科上“高原”建“高峰”,形成了以大气科学学科、信息技术学科和统计管理学科为重点的学科集群,以学科交叉为特色,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工、理、管、经、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融合的特色发展格局,学科整体水平明显提升。自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大气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共3个一级学科入选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学科名单,地球科学、工程、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共5个学科先后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行列,在教育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统计学、大气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共7个学科上榜,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统计学位列省属高校第一。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显示,2025年我校排名为255,较2024年上升9个名次。

学科专业内涵式特色发展

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潜力值趋势图

五、优化学科专业,硕士生培养覆盖各学院

学校以国家建设教育强国、气象强国等发展战略为指引,积极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自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理念,新增学科专业10个,动态调整学科专业2个,撤销自设二级学科1个,使得学科专业结构更加优化,更加适应国家战略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新增学科专业包括:大气科学博士学术学位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硕士学术学位一级学科,金融、国际商务、旅游管理、翻译、工商管理、气象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优化调整设计、交通运输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撤销信息资源管理自设二级学科。目前,学校拥有博士学术学位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术学位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3个。学科专业分布涉及工、理、管、经、文、法、艺、农、教等多个学科门类,全部二级学院均开展研究生人才培养,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六、推进协同育人,科产教融合培养卓越人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的重要指示精神,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学校携手双流区人民政府共建双流芯谷产业研究院,依托集成电路、网络空间安全、区块链三大产业学院,每年联合培养约500名研究生,全力推动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加快培养卓越工程师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育进程。成功举办2024年四川省研究生教育教学研讨会、2024年成渝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建设(成都)暨硕博士校企联合培养试点工作方案实施推进会等重要会议,积极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进一步推动四川省研究生卓越工程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此外,学校还获批四川省工程硕博士校企联合培养试点项目2项。

卓越工程师建设研讨会

七、推进学科竞赛,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

学校研究生学科竞赛创新开展“一院一赛”模式,聚焦社会影响力大、含金量高的高水平学科竞赛。重点支持A类竞赛,大力支持B类竞赛,适量支持C类竞赛,持续发力攻坚高水平竞赛奖项。同时,学校不断推动学科竞赛活动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在不懈努力下,2024年获国家级奖项获奖40项、省级奖项获奖127项、获奖人数511人,与202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约12倍、24倍、19倍。

研究生学科竞赛获奖情况统计表

八、深化教学改革,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为进一步推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深化研究生课程改革进程,学校积极组织申报各类教研教改项目,立项建设校级研究生教育教学项目99项,立项数量和配套支持经费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在2024年四川省研究生教研教改项目申报工作中,取得了重大突破:首次获批重大项目立项2项,同时获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7项。

首次四川省研究生教研教改项目立项名单

为进一步强化科教融合与产教融汇的协同育人效能,自2024年起,学校首次启动“项目式/前沿研究生课程”建设工作以及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建设工作。通过依托项目式教学、在线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学校以培养兼具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持续完善科教融合、产教融汇育人机制。先后立项建设12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项目,服务6个专业学位类别、19门专业课程。

产教融合“双导师”前沿课程建设

九、以会增智,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推广工作经验

学校积极参加四川省高校学科专业建设调研会、四川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年会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委员会年会等研究生教育盛会,学习专家分享的优势资源与经验,与省内和国内高校参会同行就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工作深入交流。

学科专业建设经验分享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会议学习交流

研究生教育管理获优秀成果奖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