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成信这五年 > 正文

【党代会巡礼】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在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信息工程大学征程上彰显组织担当

时间:2025-11-07 浏览量: 编辑:邓毅

旗帜引领方向,奋斗成就未来。自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第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团结带领全体师生砥砺前行,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开创了事业发展新局面。在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为全面展示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成绩,凝聚奋进力量,特推出“党代会巡礼•成信这五年”系列报道。希望广大师生以昂扬姿态迎接党代会,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自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奋力答好“强国建设、成信何为”的时代命题。

一、把牢政治方向,党的全面领导持续加强

学校党委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学校落地生根。

坚持政治统领,把牢正确方向。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成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持续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切实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覆盖办学治校各领域、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融入人才培养各方面,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

434DA

学校召开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加强党的领导,发挥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决策制度,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全面提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能力和定力。组织各学院党委修订完善“两项议事规则”,强化对办学方向、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等重大事项的政治把关,充分发挥二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强化理论武装,筑牢信仰之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强化党员、干部的理论武装,引导广大师生聚焦学校事业发展,学用结合、以学促干,共同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相关经验做法得到上级领导充分肯定。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强化对党建工作的科学性认识和规律性把握,积极开展高校党建理论研究和课题申报,学校党委先后在权威媒体发表党建理论文章10篇。

AE408

学校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启动部署会

凝聚广泛共识,形成统战合力。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单独设立党委统战部,新成立欧美同学会统战团体,切实加强民主党派、统战团体的自身建设,推动统战工作在服务大局上发挥重要作用,学校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多次受到上级表彰,计算机学院被命名为四川省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

2379F8

学校召开党外人士思想引领培训班

二、坚持大抓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增强

学校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树牢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健全组织体系,实现有效覆盖。24个二级党组织完成换届,实现二级学院纪委全覆盖,政治核心作用的架构成功构建并逐步完善;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健全171个基层党支部,理顺隶属关系,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修订制定党建相关工作制度5项,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进一步增强。

深化教育培训,增强组织功能。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构建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体系。统筹抓好党内集中教育和专题培训,先后举办4期干部读书班,组织4批次党员、干部分批赴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广安小平干部学院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专题培训。建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常态化举办“成信党建沙龙”“样板支部党支部书记工作交流”和基层党支部书记专题研修培训,扎实推动党务工作者队伍专业化建设。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配备率保持100%,学生党支部作用持续增强。

规范党员发展,彰显模范作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对优秀教职工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组织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培训班12期,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向党组织靠拢,80余名教职工、5000余名学生光荣入党。开展“两优一先”表彰,举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强化对先进组织和优秀个人的典型选树和示范推广,7名教职工党员被评为四川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4个基层党组织被评为四川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7DAD1

学校“两优一先”表彰大会

深化党建“双创”,打造特色品牌。构建“国—省—校”三级党建示范培育体系,成功培育国家级样板支部1个、省级2个,国家级“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1个、省级2个,省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单位2个,培育创建校级“党建双创”标杆院系8个、样板支部及“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1个。

三、树立实干导向,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优

学校党委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健全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把牢政治标准,强化思想引领。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聚焦政治、业务双提升,突出政治素质考察,建立干部政治素质档案,分层分类开展干部党性教育专题培训,完成处科级干部全覆盖轮训,确保干部队伍的政治忠诚和政治可靠。

76E14

赴贵州遵义干部学院开展党性教育及履职能力提升培训

鲜明实干导向,优化“选育管用”。加强干部队伍长远规划,突出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建立动态更新的干部人才库,修订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考核办法,树立“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强化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实施分层分类精准培训,组织处、科级领导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5期,实现轮训全覆盖。推荐、选派校、处级干部超130人次参加上级调训,全面提升干部履职能力。有关做法与经验获得充分肯定,学校作为高校代表,先后在省委组织部举办的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推进会、全省干部教育培训会上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41239

学校召开教师干部大会

担当作为,严格管理监督。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和“头雁效应”,构建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强化日常管理监督。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学校干部个人事项报告查核一致率连续三年保持100%。在2025年省委组织部举办的全省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工作会议上,学校作为全省高校唯一代表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四、坚持严的基调,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学校党委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体推进“三不腐”机制,高质量推动巡察工作全覆盖,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风清气正育人环境进一步营造

压紧压实责任,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定期研究部署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层层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健全二级纪检组织体系,选优配强二级纪委书记,制定《二级纪委书记履职清单》,推动监督下沉落地。

强化监督执纪,严肃追责问责。深化政治巡察,聚焦后勤基建、科研经费、国有资产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监督和治理。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一体推进“三不腐”,面向基层单位开展7轮常规巡察、2轮巡察整改“回头看”,持续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狠抓师德师风,筑牢育人根基。聚焦“引育用留”关键环节,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五、强化党建引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学校党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通过从严管党治党,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大思政”育人格局不断完善,获批省级思政类精品项目8项,持续推进一二课堂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改革和易班建设,打造“青春榜样”“心理健康文化节”等特色品牌活动,先后成为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首批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基地和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基地;育人资源建设不断优化,优化调整专业22个,获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37个,占招生专业的71.5%,实现了教学单位全覆盖,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9个,设立22个微专业,建成“成信学堂”等3个数智教学平台,省级以上一流课程51门,省级“十四五”规划教材18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依托4项省级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项目、7项国家级、省级新工科、新文科建设项目,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两次获批四川省产教深度融合改革试点项目,获批立项省级研究生及本科教改项目120余个;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大创项目千余项,获专利授权近五百件,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六千余项,新生录取分数节节攀升,学生学风持续向好;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考研录取率、知名高校深造率逐年上升。

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学科建设水平迈入新阶段,成功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大气科学博士点,学校进入四川省属高校一流行列,学校入选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学科3个,“地球科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水平评估中7个学科上榜,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组织的专项核验工作中8个参评学位授权点全部顺利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点;学科专业结构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大气科学、信息技术、统计管理三大学科集群,构建起“本—硕—博”全链条培养体系,新增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7个,优化调整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个,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比例达21.4%,超过教育部2025年计划目标。

科研创新能级跨越式跃升。高能级科研平台加速构建,与云南省科技厅、云南省气象局共建云南自然灾害防御技术研发中心,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四川省气象局共建青藏高原气象研究院,新增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6个,建成交叉学科研究院,推动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的跨学科研究,为科技创新提供载体支撑,新增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级科技人才、国家重大平台专家十余人,新增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4个;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00余项,牵头军队重点科研项目、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30余项,年到账经费突破3亿元,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1148篇,获授权发明专利757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56项,揭榜国家发改委全创改革“揭榜挂帅”重大任务3项;荣获四川省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先进单位,通过《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审核认证。

开放合作办学开启新篇章。合作网络战略性拓展,成功构建“双共建”高校的新发展格局,与政府、高校、企业等共建(合建)双流芯谷新型产业学院,主动服务国家大事,为重大赛事活动提供精准气象保障,彰显使命担当;国际交流多元化发展,与20余所海外高校建立稳固合作关系,师生赴境外交流、接待境外来访人数持续增加;开放办学能级持续提升,“科创中国·成都海智基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工作站”引智成果获政府表彰;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扎实开展,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选派优秀干部扎根基层,全力实施帮扶项目,培训基层干部人才2000余人次,助力帮扶村争取政策资金2600万元,相关事迹多次获国家主流媒体报道。

师生幸福感和获得感持续提升。办学条件提质扩容,新建第21栋学生宿舍、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实训中心,新增教学科研用房3.07万平方米,优化食堂、住宿与教学条件,吸引优质医疗资源落地,优化育人环境,加快实施校园数字化建设,建设师生“一站式”融合服务门户,推动图书馆和档案室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民生福祉持续增强,全力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促进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倾心做好离退休教师服务工作,完善“职工之家”建设,用心用情办好年度民生实事,全体成信人的归属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回望过去,党建引领硕果盈枝;展望未来,擎旗奋进再谱新篇。学校党委将继续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统领,乘势而上,再攀高峰,为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一流信息工程大学而努力奋斗!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