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以来,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党的建设与学院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在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学生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强化政治引领,筑牢组织根基
学院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2023年,专硕党支部参评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全校唯一研究生支部),成为学院党建工作的标杆示范。


学院优化党支部设置,严格落实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求,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加强对党支部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教师党员占比从59.2%提升至70%以上,学生党员数量从117名增长至166名。五年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700余名,发展党员近400名。
党员教育管理提质增效。学院党委累计组织理论学习超200次,党委书记、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超70次,学生党员讲微党课超20次。开展“四史”学习、党史知识竞赛、“清明祭英烈”等活动,其中2023年“清明祭英烈”活动获成都电视台专题报道。

学院推动“党建+志愿服务”模式,组织党员参与社区网络安全宣传等志愿服务超100次。2022年研究生党支部与卫士通安服党支部共建,推动25名毕业生签约;2024年网络物联网教工党支部与东方中能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签署共建协议,先进密码技术与系统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党支部与民航西南空管局联合开展主题活动,促进产学研融合。

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
学院责任体系不断完善。印发《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第一议题制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三会一课”实施细则》《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企业工程师到校授课管理办法》《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辅导员绩效考核细则》《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辅导员工作管理细则》等,明确学院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制定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计划,细化责任清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廉洁教育深入人心。组织廉政专题学习6次,党委书记讲授廉政党课2次。开展“清风启学”“清风启航”廉洁教育活动,覆盖师生600余人次。运用“第一种形态”开展提醒谈话,筑牢思想防线。在过去五年,开展廉政谈话超10人次,风险岗位谈话5次,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定期开展廉政风险排查。

学院监督执纪精准有力,对党务院务公开、财务明细、职称评审等重点领域开展监督,提出整改建议5条;开展节假日作风建设自查4次,科研经费使用审核机制有效运行,未发现违规情况。
人才引进成效明显。五年共引进博士16人,专任教师博士占比从53%提升至70%,海外经历教师占比28%,拥有正高级职称占比15%,副高级职称占比35%。
教师培养体系健全。选送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过去五年派出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累计超100人次。2023年学院为新进教师实施为期一年的培养计划,组织专项培训11次。2024年辅导员团队13人次参加全国培训,主持各级课题11项。学院五名专任教师顺利通过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CNITSEC)组织的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CISP)认证考试,并获得证书。

教学科研水平稳步提升
持续推进校企合作与产学研融合。组织学生参与“护网行动”等攻防演练,目前已建成5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同时,牵头成立四川省网络空间攻防对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需求对接。此外,依托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教育)及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推动科研资源反哺教学,形成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良性机制,全面构建多层次、协同化的实践育人新格局。
2024年,开展“网信素养和实践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举办20场技术讲座。全面推行校企“双导师”联合授课与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强化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推动校内教师“双师双能”素质的系统提升,形成了一支结构优化、能力互补的高水平育人队伍。

学院注重以赛促学、以赛育德,发起并连续承办四川省大学生信息安全技术大赛,构建起覆盖广泛、层次分明的竞赛育人机制。连年组织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网络安全宣传周”等主题教育活动,年覆盖师生超万人次,有效融价值引领于专业实践。

教学成果丰硕。信息安全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应用密码学》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课程。立项省级教改项目12项、校级项目40余项,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出版网络安全专业群系列教材21部,其中《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等3部为校企合作教材,融入行业前沿与思政要素;建成5门在线开放课程,累计视频资源超2000小时,配套开发在线试题与教学资源700余个,拓展了育人的广度与深度。

科研实力增强。五年间获批国家级纵向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32项,科研到账经费从2019年的1000余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1649万元。2020-2024年转让发明专利超80项。“先进密码技术与系统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022年获批,累计投入626.7万元改善科研条件。2024年立项开放课题7项,举办学术论坛4场。
学生工作亮点纷呈
思政教育扎实有效。2023年信息安全专业2019级4班彭春瑶同学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校唯一)。学风建设成效显著,实施“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月等举措。设立“绿盟科技奖学金”“安恒星火励学金”,年资助金额9万元。学院“三叶草”“道格”学生社团在网络安全行业具有一定的声誉和影响力。发起并连续承办16届四川省大学生信息安全技术大赛,经过多年发展,该竞赛已成为行业内权威赛事,吸引百余名高校学子参与。


社会实践活动品牌影响力提升。学院组织学生深入社区与中小学,累计服务570人次,将网络安全知识转化为服务国家与社会的实际行动。2024年,“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筑校园安全守护盾”入选四川省“百佳项目”。学生志愿团队服务成都大运会网络安全保障,获省委网信办高度肯定。人才培养与服务国家需求紧密结合。

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思想政治素质考核100%合格,赴国家安全部门及相关重点单位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近年来,四川省公安厅技侦大队招收人员中,我院毕业生占比超过三分之一;累计向中国网安等单位定向输送实习学生121人并获高度认可。2025届毕业生整体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0.55%,其中信息安全、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2.49%;学院共计88人考取研究生,45.6%毕业生进入信息传输与软件行业,体现出强劲的专业竞争力与良好的社会认可度。
展望未来,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学校发展规划,聚焦网安人才培养质量,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高层次人才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