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学术成信 > 正文

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冬春季四川盆地西南涡活动对大气复合污染影响与机制研究”顺利通过结题验收

来源:大气科学学院 作者:张莹  日期:2022-01-16  审核:新闻中心  点击:

【本网讯】大气科学学院王式功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中国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应对机制的基础研究”重点支持项目“冬春季四川盆地西南涡活动对大气复合污染影响与机制研究” (批准号:91644226;执行期:2017.01-2020.12),于2021年6月17日在北京顺利通过项目结题答辩,验收结果为优秀。该项目由我校大气科学学院(王式功、倪长健、冯鑫媛、张莹、曾胜兰、廖婷婷、张婕、封彩云、黄小娟、康平、樊晋等)、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共同完成。项目围绕四川盆地大气复合污染的气象成因问题,采用监测事实分析、统计诊断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从四方面对冬春季四川盆地西南涡活动对大气复合污染影响与机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共发表科研论文114篇,其中SCI/EI收录期刊论文38篇;第一标注74篇,其中10篇代表论文共计被引用239次(截止2021年6月);出版专著2部;发明专利1项;培养博士生4名,硕士生26名;培养年轻教师5名,其中2人晋升副高职称;项目负责人入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该项目超额完成了合同任务及考核指标,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1.在深入细致探析四川盆地大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盆地不同部位(盆底、盆边、盆沿)各空气污染物浓度时空变化的综合研究,首次给出了四川盆地边界层内各种污染物浓度随高度垂直分布的不同函数表达式,可为当地大气复合污染防治提拱新的参考依据。

2.研究揭示了冬春季不同类型的西南涡对四川盆地大气边界层结构及空气污染的影响;首次发现冬季干西南涡在四川盆地的空降“锅盖效应”,并揭示了其对盆地重空气污染过程的影响机制,由此对当地污染物浓度突然出现爆发性增长的现象给出了另一种科学解释。

3.探明了全球尺度的海-气协同作用、区域大气环流(南支槽)、天气尺度系统(短波槽)、中尺度系统(西南涡)、局地次级环流等多尺度气象条件的配置关系与协同作用及其对四川盆地大气重污染过程的综合影响,构建出了盆地冬季大气复合重污染的多尺度气象条件耦合影响机制概念模型。

4.制作了一套能满足四川盆地数值模式需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补充清单,对数值模式系统的本地化改进与模拟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该项目的创新成果对重大研究计划科学目标中“揭示形成大气复合污染的关键化学过程和关键大气物理过程,阐明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建立大气复合污染成因的理论体系”几方面均有一定贡献;丰富了其核心科学问题中“大气多尺度物理过程与大气复合污染的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及其内涵。

上一条: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在CCF A类人工智能国际顶级学术会议AAAI发表文章

下一条: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团队在模式识别领域Top期刊《Pattern Recognition》上发表研究成果

关闭

航空港校区 |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邮编:610225 |电话:028-85966502

龙泉校区 |成都市龙泉驿区阳光城幸福路10号 |邮编:610103 |电话:028-84833333

版权所有 ©2021-2023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0991号蜀ICP备05006389号-1CA23000000040179588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