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信学术

成信学术

第二届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AINLP 2025)在学校召开

来源:人工智能学院(区块链产业学院) 作者:黄源源、刘妍君日期:2025-09-29 审核:张仕斌、新闻中心 点击:

【本网讯】第二届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国际学术会议(AINLP 2025)于9月26日至28日在学校举办。本届会议汇聚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成功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会议由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市信息经济学会联合主办,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承办。本次会议为跨地区、跨高校、跨学科的科研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为后续的项目联合攻关与人才交流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议合影

本次会议开幕式由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杨智鹏处长和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张仕斌教授致欢迎辞。两位主办方代表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高水平国际会议不仅是学术交流与成果分享的重要平台,更是推动学科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他们诚挚邀请各界专家持续关注学校发展,期待未来在人才培养、科研项目与平台建设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等相关学科迈向更高水平。

杨智鹏致辞

张仕斌致辞

本次会议由学校刘妍君博士主持。会议创新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共设置4场主旨报告、6场口头报告和10项创新研究成果海报展示。与会专家学者聚焦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展开了深入研讨与交流,为相关领域的创新研究与实践应用提供了新视角与新思路。

本次会议特邀四位海内外知名学者作主旨报告,报告嘉宾包括: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李晓黎教授(IEEE Fellow、AAIA Fellow)、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苟建平教授、重庆邮电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蔡林沁教授,以及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黄源源副教授。

四位专家围绕人工智能前沿领域带来精彩分享:李晓黎教授深入探讨了大语言模型与时间序列分析的创新融合方法;苟建平教授系统阐述了基于多样性保持的大模型知识蒸馏技术;蔡林沁教授分享了虚拟学习环境中的人本多模态交互最新进展;黄源源副教授则展示了生成式模型在短临降雨预测中的创新应用。这些报告不仅展现了基础研究的学术深度,更体现了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教育、气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各位专家的报告内容新颖、见解独到,引发了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为相关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苟建平教授作主讲报告

李晓黎教授作主讲报告

蔡林沁教授作主讲报告

黄源源副教授作主讲报告

下午的口头报告环节由来自深圳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多位学者分别进行报告。报告内容涵盖自然语言生成、语义理解、文本挖掘等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会学者围绕大模型优化策略、多模态学习方法、知识表示技术等前沿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热烈讨论,为智能计算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借鉴。

本届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国际学术会议在热烈深入的学术交流中圆满落下帷幕。本次会议通过主旨报告、口头报告和海报展示等多元形式,系统展现了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前沿动态与创新成果,为与会学者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会议不仅准确把握了当前学科发展的脉搏,更通过跨领域、跨学科的深度对话,激发了新的研究思路与合作契机。这些成果必将对推动人工智能理论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创新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秉承“开拓创新、传承发展”的宗旨,会议组委会表示将持续打造这一国际化学术交流品牌,为推动领域发展贡献更大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届会议带来更多精彩与突破!

报告人 报告时间